2023年以來,瑤海區和平路街道持續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按照抓基層治理從抓小區治理出發的思路,把小區治理作為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為民解難為重點、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凝心聚力描繪“和美”小區畫卷。
黨建引領賦能,打造“紅心”小區。將黨組織延伸進小區,按照“一小區一黨組織”模式,共建立小區黨組織47個,構筑并完善“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讓黨的組織體系在小區治理中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優選102名對群眾有感情、對治理有熱情、對工作有激情的居民黨員擔任“紅色小管家”,作為小區治理的骨干力量,在小區內開展巡查走訪、排查隱患、傳遞信息、化解矛盾等工作。深入落實黨建引領物業提升“月點評”機制,每月月初由街道黨工委組織召開月度工作調度點評會,根據上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增強小區自治能力、開展為民服務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對轄區內所有社區黨組織書記按照等次分類點評,推動物業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群眾對物業滿意度逐步提高。
優化服務提質,打造“凝心”小區。為解決小區居民無公共活動陣地的問題,街道因地制宜,利用社區配套用房、協調小區物業用房,在原有15個小區黨群服務站的基礎上,新建設“左鄰右舍”黨群服務站5個。各服務站內均設有多個功能室,不僅能滿足居民基本的休閑娛樂需求,還為黨員學習教育和黨群議事提供標準而規范的陣地和平臺。各黨群服務站均吸納居民黨員和志愿者為管理員,引導黨員群眾視“站”為“家”。小區黨群服務站已成為聯系服務黨員群眾、凝聚黨心人心的重要陣地,以多樣活動為載體,以貼心服務為橋梁,將小區黨員群眾緊緊凝聚在了一起,推動形成“鄰里不陌生,守望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排憂解難增效,打造“暖心”小區。聚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以小區為單位、小區黨組織為主體,開展問題征集,收集公共設施年久失修、地下管網損壞、停車資源緊張等方面問題62個。針對收集到的問題制定問題清單,明確責任部門(社區)及牽頭領導,掛圖作戰,逐一解決。在邊收集邊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同步組織開展建言獻策活動,收集小區治理方面的“金點子”“好招數”53條。用好“周四來說事”黨群議事會機制,形成“收集、反映、解決、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推動問題在小區內解決、矛盾在小區內化解,完成為居民更換“老齡”電梯、安裝充電樁等民生實事45件,肥東路12號小區燃氣開通工作正在全力推進。
多元共治續航,打造“同心”小區。在引導居民自治上著力,積極推進小區業委會(物管委)組建工作,提升小區居民自治意識和能力,激發居民自治新活力,今年以來共組建小區業委會3家、物管委15家。以區域化黨建為軸心、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凝聚小區治理合力,組織市直機關在職黨員、區直“好幫手”單位、“三員一律”“兩代表一委員”、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常態化在小區內開展周末志愿行活動,通過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切實提升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共在小區內開展各類便民服務200余次。扎實推進物業項目經理接待日活動,督促和引導轄區各物業公司項目經理每個周末常態化在小區門口或廣場開展接待日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面對面”反映問題、咨詢情況、提出建議。